特殊关系

零、预备知识

1、二元关系的相关概念

  • 序偶
  • 笛卡尔积
  • 二元关系
  • 关系的表示法:集合,关系图,关系矩阵
  • 空关系,全关系,恒等关系

2、关系的运算

  • 交,并,差,补
  • 复合运算RSR\circ S
  • 逆运算
  • 幂运算

3、关系的性质

  • 自反性,反自反性
  • 对称性,反对称性
  • 传递性

一、相容关系

1、相容关系的定义

定义:设RR是定义在非空集合AA上的关系,如果RR自反的、对称的,则称RRAA上的相容关系

判断方法RR是相容关系    \iffRR同时具有自反性和对称性,绘制关系图和关系矩阵可以方便判断。例如,某相容关系RR的关系矩阵如下图。

(100110011110011011110111111110001101)\begin{pmatrix} 1 & 0 & 0 & 1 & 1 & 0 \\ 0 & 1 & 1 & 1 & 1 & 0\\ 0 & 1 & 1 & 0 & 1 & 1\\ 1 & 1 & 0 & 1 & 1 & 1\\ 1 & 1 & 1 & 1 & 1 & 0\\ 0 & 0 & 1 & 1 & 0 & 1 \end{pmatrix}

2、集合的覆盖

定义:给定非空集合AA,设有集合S={A1,A2,,Am}S= \{ A_{1},A_{2},\cdots ,A_{m} \} 。如果

(1)AiAAi,i=1,2,,m;(1)A_{i}\subseteq A \text{且} A_{i}\ne \emptyset ,i=1,2,\cdots,m;

(2)i=1mAi=A(2){\textstyle \bigcup_{i=1}^{m}} A_{i}=A。

SS被称作集合AA的一个覆盖。
例如{{a,b,d},{c,f},{e}}\{ \{a,b,d\},\{c,f\},\{e\} \}{{a},{b},{c,d,e},{f}}\{ \{a\},\{b\},\{c,d,e\},\{f\} \}两个集合都是A={a,b,c,d,e,f}A=\{a,b,c,d,e,f\}的覆盖

注意:一个集合的覆盖不是唯一的。

定理:给定集合AA的一个覆盖S={A1,A2,,Am}S= \{ A_{1},A_{2},\cdots ,A_{m} \} ,设:

R(A1×A1)(A2×A2)(An×An)R=(A_{1}×A_{1})\cup (A_{2}×A_{2})\cup \cdots \cup (A_{n}×A_{n})

RRAA上的相容关系。

注意:不同的覆盖可能构造出相同的相容关系。

二、等价关系

1、等价关系的定义

定义:设RR是定义在非空集合AA上的关系,如果RR自反的、对称的、传递的,则称RRAA上的等价关系。

判断方法RR是等价关系    \iffRR同时具有自反性、对称性和传递性。通常使用关系图来判断,等价关系一般描述某一群体所共有的性质,例如一袋彩虹糖中的同色关系,人群中的同姓关系,整数集中以nn为模的同余关系等。

同余关系:设nn为正整数,考虑整数集合ZZ上的以nn为模的同余关系如下:

R={<x,y>x,yZn(xy)}R= \{ <x,y>\mid {x,y∈Z}\wedge n\mid (x-y) \}

一般来说,记xRyxRyxy(modn)x\equiv y(\bmod n),称为同余式。
xy(modn)    xmodn=ymodnx\equiv y(\bmod n) \iff x \bmod n=y \bmod n

2、集合的划分

定义:给定非空集合AA,设有集合S={A1,A2,,Am}S= \{ A_{1},A_{2},\cdots ,A_{m} \}。如果满足
(1)AiAAi,i=1,2,3,,m;(1)A_{i}\subseteq A\text{且}A_{i}\ne \emptyset ,i=1,2,3,\cdots ,m;
(2)AiAj=,ij,i,j=1,2,3,,m;(2)A_{i}\cap A_{j}=\emptyset,i\ne j,i,j=1,2,3,\cdots ,m;
(3)i=1mAi=A(3){\textstyle \bigcup_{i=1}^{m}} A_{i}=A
则称SS为集合AA的一个划分(Partition),而A1,A2,,AmA_{1},A_{2},\cdots ,A_{m}叫做这个划分的块(Block)或类(Class)

注意:集合的划分一定是该集合的一个覆盖,反之不然。

3、等价类与商集

定义:设RR是非空集合AA上的等价关系,对xR\forall x\in R,称集合

[x]R={yyAx,yR}[x]_{R}= \{ y\mid y\in A\wedge \langle x,y \rangle \in R \}

xx关于RR等价类(Equivalence Class),或叫作由xx生成的一个RR等价类,其中xx称为[x]R[x]_{R}生成元(或叫代表元,或典型元)(Generator) 。例如[李白]同姓关系={xx姓李}[李白]_{同姓关系}= \{ x\mid x姓李 \}

等价类[x]R[x]_{R}的计算方法:对AA中的任意xx,找出以xx为第一元素的所有序偶,将其第二元素构成集合,这个集合就是[x]R[x]_{R}

定理:设RR是非空集合AA上的等价关系,则有下面的结论成立。
(1)xA,[x]R(1)对\forall x\in A,[x]_{R}\ne \emptyset
(2)xA,yA,如果y[x]R,则有[x]R=[y]R;如果y[x]R,则有[x]R[y]R=(2)对\forall x\in A,\forall y\in A, 如果y\in [x]_{R},则有[x]_{R}=[y]_{R};如果y\notin [x]_{R}, 则有[x]_{R}\cap [y]_{R}=\emptyset
(3)xA[x]R=A(3) {\textstyle \bigcup_{x\in A}^{}} [x]_{R}=A

定义:设RR是非空集合AA上的等价关系,由RR确定的一切等价类构成的集合,称为集合AA上关于RR的商集(Quotient Set),记为A/RA/R,即

A/R={[x]RxA}A/R= \{ [x]_{R}\mid x\in A \}

商集实际上是以等价关系RR对集合AA的一个划分。

商集A/RA/R的计算步骤:
(1)任选A中一个元素aa,计算[a]R[a]_{R}
(2)如果[a]RA[a]_{R}\ne A,任选一个元素bA[a]Rb\in A−[a]_{R},计算[b]R[b]_{R}
(3)如果[a]R[b]RA[a]_{R}\cup [b]_{R}\ne A,任选一个元素cA[a]R[b]Rc\in A−[a]_{R}−[b]_{R},计算[c]R[c]_{R}
以此类推,直到AA中所有元素都包含在计算出的等价类中。

4、等价关系与划分的关系

设R是非空集合AA上的等价关系,则AARR的商集A/RA/RAA的一个划分,称之为由RR所导出的等价划分。
给定集合AA的一个划分Π={A1,A2,,An}\Pi= \{ A_{1},A_{2},\cdots ,A_{n} \}, 则由该划分确定的关系
R(A1×A1)(A2×A2)(An×An)R=(A_{1}×A_{1})\cup (A_{2}×A_{2})\cup \cdots \cup (A_{n}×A_{n})AA上的等价关系, 称此关系RR为由划分Π\Pi所导出的等价关系。
总之,集合AA上的等价关系与集合AA的划分是一一对应的。

题型:求出与划分对应的等价关系

三、次序关系

1、拟序关系

定义:设RR是非空集合AA上的关系,如果RR反自反、反对称和传递的,则称RRAA上的拟序关系(Quasi-Order Relation),简称拟序,记为"<<",读作“小于”,并将“a,b<\langle a,b \rangle \in <”记为“aba<b”。
序偶A,<\langle A,< \rangle称为拟序集(Quasi-Order Set)。

判断方法RR是拟序关系    \iffRR同时具有反自反性、反对称性和传递性    \iffRR同时具有反自反性和传递性。即如果一个关系具有反自反性和传递性,那么它一定具有反对称性,这一点通过反证法即可证明。

题型拟序关系的判断和证明

2、偏序关系

定义:设RR是非空集合AA上的关系,如果RR自反的、反对称的和传递的,则称R是A上的偏序关系(Partial Order Relation),简称偏序,记为“\le”,读作“小于等于”,并将“a,b\langle a,b \rangle \in \le”记为“aba\le b”。
序偶A,\langle A,\le \rangle称为偏序集(PartialOrder Set)。

判断方法RR是偏序关系    \iffRR同时具有自反性、反对称性和传递性。一般通过观察关系图的特点来判断。

注意:“\le-IAI_{A}”=“<<”,“<<\cup"IAI_{A}“=”\le",IAI_{A}AA上的恒等关系。

题型偏序关系的判断与证明

哈斯图(Hasse Diagram):通过以下方式对偏序关系的关系图进行简化得到关系R的哈斯图。
(1)省略自反性:去掉关系图中所有的自环。
(2)省略反对称性:若x,yR\langle x,y \rangle \in R,则将x画在y的下方,去掉该边的箭头。
(3)省略传递性:若x,yR\langle x,y \rangle \in Ry,zR\langle y,z \rangle \in R,则去掉x,z\langle x,z \rangle所在的边。
注意:只有偏序关系才有哈斯图。

集合的最元与极元:设A,\langle A,\le \rangle是偏序集,BBAA的非空子集,
(1)如果b(bBx(xBxb))=1\exists b(b\in B\wedge \forall x(x\in B\to x\le b))=1,则称bbBB的最大元素,简称最大元;
(2)如果b(bBx(xBbx))=1\exists b(b\in B\wedge \forall x(x\in B\to b\le x))=1,则称bbBB的最小元素,简称最小元;
(3)如果b(bBx(xBbxx=b))=1\exists b(b\in B\wedge \forall x(x\in B\wedge b\le x\to x=b))=1,则称bbBB的极大元素,简称极大元;
(4)如果b(bBx(xBxbx=b))=1\exists b(b\in B\wedge \forall x(x\in B\wedge x\le b\to x=b))=1,则称bbBB的极小元素,简称极小元。

判断方法
(1)bbBB的最大元    \iffbbBB对应哈斯图的唯一最上端。
(2)bbBB的最小元    \iffbbBB对应哈斯图的唯一最下端。
(3)bbBB的极大元    \iffBB对应的哈斯图中,bb的上面没有其他元素。
(4)bbBB的极小元    \iffBB对应的哈斯图中,bb的下面没有其他元素。

题型哈斯图的绘制和最大元、最小元、极大元、极小元的确定

3、全序关系

定义:设A,\langle A,\le \rangle是一个偏序关系,若对xA,yA\forall x \in A,\forall y \in A,总有xyx\le yyxy\le x之一成立,则称关系“\le”为全序关系(Total Order Relation)或者线序关系(Linear Order Relation),简称全序或者线序。称A,\langle A,\le \rangle为全序集(Total Order Set)或者线序集,或者链(Chain)。

判断方法:如果RR是偏序关系且对xA,yA\forall x \in A,\forall y \in A,总有xyx\le yyxy\le x之一成立;或者偏序关系的哈斯图是一条单链。那么该关系为全序关系。

4、良序关系

定义:设A,\langle A,\le \rangle是一偏序集,若A的任何一个非空子集都有最小元,则称“\le”为良序关系(Well Order Rrelation),简称良序,此时A,\langle A,\le \rangle称为良序集(Well Order Set)。

判断方法:如果RR是偏序关系且AA的任意非空子集都有最小元;或者RR是有限的全序关系。那么该关系为良序关系。

区别:对于全序关系,只需要满足完全性(Totality),即对任意a,bAa,b\in A,必有aba\le bbab\le a 。而良序关系要求任何非空子集(包括无限子集)都有最小元素。例如整数集上的\le关系是全序关系,而不是良序关系。而自然数集上的\le关系既是全序关系,也是良序关系。有限全序集一定是良序集。

题型:全序关系与良序关系的判断

四、函数

1、函数的基本概念

定义:设ff是集合AABB的关系,如果对每个xAx\in A,都存在唯一的yBy\in B,使得x,yf\langle x,y \rangle \in f,则称关系ffAABB的函数(Function)(或映射(Mapping) ),记为f:ABf: A\to B
其中AA为函数ff的定义域,记为domf=Adomf=Af(A)f(A)为函数f的值域,记为ranf=f(A)ranf=f(A)。当x,yf\langle x,y \rangle \in f时,通常记为y=f(x)y=f(x),这时称xx为函数ff的自变量,yyxxff下的函数值(或象), 也称xxyyff下的原象。

注意: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,对于AA中任意一个xxBB都有唯一确定的yy与之对应,否则不能称之为函数。例如一个计算机程序,任意的一个输入,一定会有唯一的输出,因此可以把计算机的输入-输出过程看出函数。

通常,将从A到B的一切函数构成的集合记为BAB^{A}BA={ff:AB}B^{A}= \{ f\mid f:A\to B \}

类型
(1)如果x1x2(x1Ax2Ax1x2f(x1)f(x2))=1\forall x_{1}\forall x_{2}(x_{1}\in A \wedge x_{2}\in A\wedge x_{1}\ne x_{2}\to f(x_{1})\ne f(x_{2}))=1或者x1x2(x1Ax2Af(x1)=f(x2)x1=x2)=1\forall x_{1}\forall x_{2}(x_{1}\in A \wedge x_{2}\in A\wedge f(x_{1})=f(x_{2})\to x_{1}=x_{2})=1,则称ff为从AABB单射
或一对一映射。
(2)如果ranf=Branf=B或者y(yBx(xAf(x)=y)=1\forall y(y\in B\to \exists x(x\in A\wedge f(x)=y)=1,则称ff为从AABB满射或从AABB上的映射。
(3)如果ff既是单射,又是满射,则称ff为从AABB双射或一一映射。
(4)如果ABA=B,则称ffAA上的函数;当AA上的函数ff是双射时,称ff变换(或置换)。

定理:设AABB是有限集合,且A=B| A | = | B |ffAABB的函数,则ff是单射当且仅当ff是满射。

题型:函数类型的判断、构造和证明

一些特殊函数
(1)如果A=BA=B,且对xA\forall x\in A,都有f(x)=xf(x)=x,则称ffAA上的恒等函数,记为IAI_{A}
(2)如果bB\exists b\in B,且对xA\forall x\in A,都有f(x)=bf(x)=b,则称ff常值函数
(3)设AA是全集U={u1,u2,,un}U= \{ u_{1},u_{2},\cdots ,u_{n} \}的一个子集,则子集AA的特征函数定义为从UU{0,1}\{0,1\}的一个函数fA(ui)f_{A}(u_{i}),其中fA(ui)={1uiA0uiAf_{A}(u_{i})=\begin{cases} 1 & u_{i} \in A \\ 0 & u_{i} \notin A\end{cases}
(4)对有理数xxf(x)f(x)为大于等于xx的最小的整数,则称f(x)f(x)为上取整函数 (强取整函数),记为f(x)=xf(x)= \lceil x \rceil
(5)对有理数x,f(x)为小于等于xx的最大的整数,则称f(x)f(x)为下取整函数 (弱取整函数),记为f(x)=xf(x)= \lfloor x \rfloor
(6)如果f(x)f(x)是集合AA到集合B{0,1}B= \{ 0,1 \}上的函数,则称f(x)f(x)为布尔函数。
(7)设A={a1,a2,,an}A= \{ a_{1},a_{2},\cdots,a_{n} \}是有限集合。从AAAA的双射函数称为AA上的置换或排列(Permutation),记为P:AAP:A\to Ann称为置换的阶(Order)。nn阶置换P:AAP:A\to A常表示为P=(a1a2a3anP(a1)P(a2)P(a3)P(an))P=\begin{pmatrix} a_1 & a_2 & a_3 & \cdots & a_n\\ P(a_1) & P(a_2) & P(a_3) & \cdots & P(a_n)\end{pmatrix}

2、函数的运算

复合运算:设f:ABg:BCf:A\to B,g:B\to C是两个函数,如果ffgg的复合关系
fg={x,zxAzCy(yBx,yfy,zg)}f\circ g= \{ \langle x,z \rangle \mid x\in A \wedge z\in C \wedge \exists y(y\in B \wedge \langle x,y \rangle \in f \wedge \langle y,z \rangle \in g) \}
是从AACC的函数,则称fgf\circ gffgg的复合函数。

注意:两个函数能够进行复合运算的条件是ranfdomgranf \subseteq domg。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。

定理:设ffgg分别是AABB和从BBCC的函数,则:
(1) 如f,gf,g是满射,则fgf\circ g也是从AACC满射;
(2) 如f,gf,g是单射,则fgf\circ g也是从AACC单射;
(3) 如f,gf,g是双射,则fgf\circ g也是从AACC双射。
(4)如fgf\circ gAACC的满射,则ggBBCC的满射;
(5)如fgf\circ gAACC的单射,则ffAABB的单射;
(6)如fgf\circ gAACC的双射,则ffAABB的单射,ggBBCC的满射。

题型fgf\circ g的计算

逆运算:设f:ABf:A\to B的函数。如果f1={y,xxAyBx,yf}f^{-1}= \{ \langle y,x \rangle \mid x\in A\wedge y\in B\wedge \langle x,y \rangle \in f \}是从BBAA的函数,则称f1:BAf^{-1}:B\to A是函数ff逆函数(Inverse Function)。

注意: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进行逆运算,只有双射函数才有逆函数。

定理:设ffAABB的双射函数,则:
(1)f1f=IBf^{-1}\circ f=I_{B}
(2)ff1=IAf\circ f^{-1}=I_{A}
(3)IAf=fIB=fI_{A}\circ f=f\circ I_{B}=f

五、习题

1、关系类型的判断与证明

对于相容关系、等价关系、拟序关系、偏序关系的判断,可以通过画出关系矩阵和关系图来分析关系的五大性质,例如

  • 自反性: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均为1或者关系图的每个节点都有自环
  • 反自反性: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均为0或者关系图的每个节点都没有自环
  • 对称性:关系矩阵对称或者关系图中两个节点之间不能只有一条边;
  • 反对称性:关系矩阵对称位置乘积为0或者关系图中两个节点之间最多有一条边;
  • 传递性:检查关系图中矢量三角形是否完备。
    对于相容关系、等价关系、拟序关系、偏序关系的证明,结合定义及五大关系的定义进行证明。

2、函数类型的判断与证明

对于单射、满射、双射、变换的判断和证明,首先应把握对应的定义,其次要善于利用其对应的必要条件,在证伪时很有用。

  • 单射:变量不同,则函数值一定不同;或者函数值相同,则变量一定相同;或者当有限集A=B|A|=|B|ff是满射。
  • 满射:BB中的每一个值都有其AA中的对应值;或者ranf=Branf=B;或者当有限集A=B|A|=|B|时f是单射。
  • 双射:同时是单射和满射;或者当有限集A=B| A | = | B |时f是单射或满射。
  • 变换:双射且A=BA=B
Author

秦宇春

Posted on

2025-07-06

Updated on

2025-08-27

Licensed under